随着旅游市场持续升温,暑期作为旅游旺季,为文旅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。面对毕业旅行、家庭出游等需求的集中释放,以及旅游市场向“内容为王”模式的转变,如何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实现文旅品牌的转化与口碑双丰收,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。本文将结合当下市场趋势,为文旅行业提供暑期营销的实用策略。
一、内容营销:打造“高转化”文旅软文
在当今旅游市场,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攻略和套餐,他们更倾向于有深度、有情感、能引发共鸣的内容。因此,文旅软文的创作需要摒弃生硬的广告推销,转而采用“软性种草”的方式,紧密结合用户需求,提供有价值的信息,同时巧妙植入目的地卖点,激发用户的兴趣与向往。

情感共鸣型:“回忆杀”+“暑期专属记忆”
针对亲子家庭和毕业生群体,可主打“暑期专属记忆”这一情感牌。结合当下热点事件,如高考、毕业季等制造话题,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。采用“清单体”形式,如“5个必去打卡地”“3大特色玩法”,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和吸引力。同时,巧妙植入目的地的特色体验,如研学基地、网红打卡点等,让用户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出行欲望。
实用攻略型:“避坑指南”+“性价比之选”
在软文中提供真实、细致的攻略,能够快速与用户建立信任。突出“性价比”“冷门”“独家”等关键词,满足用户对实惠、独特体验的追求。搭配实拍图、路线地图、消费清单等元素,增强内容的可信度和实用性。此外,适时植入官方活动信息,如文旅消费券、景区联票优惠等,促进用户的消费转化。
文化故事型:“在地IP”+“非遗传承之旅”
近年来,文旅竞争已从单纯的“风景”竞争转向“文化”竞争。因此,需要深入挖掘目的地的独特在地故事,结合非遗、民俗、历史等文化元素,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软文内容。通过讲述“人物故事”,如手艺人、民宿主理人的故事,增强内容的感染力和亲和力。同时,关联亲子研学、文化打卡等热门趋势,吸引更多用户关注。
二、媒体投放:精准触达目标游客
软文写得好,还需投得准。不同平台的用户属性和传播特点差异较大,因此建议采用“金字塔式”投放策略,来实现精准触达目标游客。
权威媒体背书:树立公信力
借助新华网、人民网地方频道、省级党媒等权威媒体,发布有关政策解读、大型活动官宣等软文内容,提升文旅品牌的权威性和公信力。权威媒体的背书能够增强用户对目的地的信任感,为后续的营销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垂直旅游平台:精准获客
通过垂直旅游平台的精准投放,实现高效的获客效果。比如与旅游KOL合作,借助其影响力发布“亲测报告”和种草攻略,能够直接影响游客的决策,帮助吸引更多潜在游客。
本地生活号:覆盖周边游人群
本地生活号主要面向省内及邻省的短途游客,通过发布本地旅游资讯、优惠活动等内容,吸引周边游客的关注。在媒体投放比例上,建议采用权威媒体(30%)+垂直平台(50%)+本地号(20%)的组合方式,实现全方位、多层次的精准投放。
三、长效运营:让“爆款”热度持续
暑期营销并非“一锤子买卖”,需要通过内容矩阵延长生命周期,实现热度的持续发酵。
预热阶段(6月):发布“暑期必去榜单”
在6月提前发布“暑期必去榜单”,为暑期旅游市场预热造势。榜单可以结合目的地的特色景点、热门活动等元素进行编制,吸引用户的关注和讨论,激发他们对暑期旅游的期待。
爆发阶段(7-8月):实时更新“游客实拍”
在7-8月的旅游旺季,实时更新“游客实拍”“避暑实测”等内容,让用户及时了解目的地的最新情况。通过游客的真实反馈和体验分享,增强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可信度,保持热度的持续攀升。
持续阶段(9月):总结回顾与国庆档铺垫
在9月对暑期文旅数据进行总结回顾,分析营销效果和用户反馈。同时,为国庆档旅游市场进行铺垫,发布相关的旅游攻略和优惠活动信息,引导用户继续关注和参与。
软文发稿平台总结到,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文旅行业需要紧跟市场趋势,创新营销策略。通过打造“高转化”文旅软文,精准触达目标游客,并实现长效运营,让“爆款”热度持续,才能在暑期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,实现转化与口碑的双丰收。